深圳大学•新力紧科技减隔震(振)联合实验室&深圳工务署 | 建筑减隔震(振)技术与工程应用交流会

日期:2022-12-16浏览:928次来源:新力紧科技

为进一步推动减隔震技术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房屋建筑防震减灾能力。2022年12月13日,深圳大学•新力紧科技减隔震(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举行“建筑减隔震(振)技术与工程应用交流会”,交流会由工务署设计管理中心主任郭晨光主持,本次会议旨在分享行业中的领先理念和技术,并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image.png

交流会上,联合实验室总工张强详细介绍了减隔震(振)产品的技术优势、适用范围、检测指标及工程应用实例等相关情况,深入剖析了建筑减隔震(振)技术原理,并对减隔震(振)项目的全周期设计流程进行说明。

image.png

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何文福指出: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且高层建筑众多的国家,每次发生烈度较大的地震都会对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减隔震技术可以显著地减少地震对高层建筑的损害,提高抗震安全性,提高经济性,提高舒适度。202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对“两区、八类”建筑提出了“震时正常使用设计”的要求,同时要求在这些建筑中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何文福副主任在会上详细介绍了联合实验室有别于市场的四项新技术:三维隔震技术、高承载力/高性能组合隔震技术、高效耗能阻尼技术,震振双控技术,这四项核心技术能有效解决地震、风震、高铁/地铁/车辆振动、设备振动、环境振动等常见工程问题。

image.png

联合实验室主任管民生指出:深圳政府一直在推动韧性城市的建设,联合实验室围绕“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在陈湘生院士牵头带领下,研发出三维复合隔震装置专利,此项专利多用于支座位移、竖向抗拉拔力控制要求较高的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结构韧性与震后自复位能力。

image.png

深圳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王卫仑表示:减隔震(振)技术应用于抗震防震建设中是极为有效的,达到同样抗震效果的同时,比传统抗震更加具备经济性,对于老旧建筑的防震加固,隔震加固仅涉及基础或建筑物首层,对原建筑使用功能、外观、内部装修及管线等影响较小,可大大减少内外部装修及恢复的费用。

image.png

工务署设计管理中心主任郭晨光表示:“工务署要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对相关规范进行贯标、在设计管理领域做到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引领行业,结合最新的减隔震行业规范,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求落实到政府工程建筑上,同时加强设计管理,把设计管理做到精细化,通过这次交流会,双方建立一个契机,工务署和研发团队、生产团队从设计管理、建造、运行到维护,大家朝一个方向努力,共同推动整个政府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会中,与会人员就现行政策、设计配合、施工安装、技术合作、项目落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技术交流会的举办,对于促进防灾减灾宣传,推动减隔震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及应用有重要现实意义,并为今后的工作及实际项目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image.png

联合实验室将用最前沿的减隔震(振)技术与深圳市工务署共同推动整个政府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安全、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